「背景」
近年来,我国监管机构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特别强调了针对已上市公司及拟上市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强制披露要求。这一监管要求的强化,意在通过增强企业透明度和公信力,推动上市公司完善现代化治理机制,提升规范运作水平,并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拟上市企业如何着手提升自身内控水平,成为其顺应监管趋势、顺利推进上市进程的关键议题。中汇团队通过对当前监管要求的深入解读,结合多年服务A股资本市场的实践经验,提出对策建议,助力拟上市企业优化内部控制机制,妥善应对在A股上市融资过程中的各项挑战,为企业强化内部控制提升上市成功率提供指引和保障。
「合规关注解读」
内部控制在上市审核流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各级监管机构对于拟上市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审查已是延续多年的一贯要求。从监管部门发布的各项政策措施来看,随着监管门槛的日益提高,上市审核对企业内部控制从制度设计到实施落地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现有监管思维框架下,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政策,我国从立法、监管及实施等多个层面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规定,建立健全上市公司与拟上市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更成为不可逾越的合规底线要求,而进一步完善内控制度并持续提升内控有效性,则成为更高层次、更具挑战的进阶要求。
「内部控制不只为满足合规要求」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核心,通过深入业务流程管控,可以有力保障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及可靠性,这种严谨、规范的管理方式,能够为企业提升内部运作效率和透明度,赢得外部利益相关方信任奠定基础,实现从满足合规到创造价值的跃升。
■ 满足登录资本市场的外部合规要求
当前国家相关部门对拟上市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逐年提高,关注重点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向全面内部控制过渡,现场检查力度持续加大,检查覆盖面不断增加,整体呈现出趋严收紧的监管走向。拟上市企业需要高度重视内部控制,推动开展相关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制度建设并贯彻实施,从而保证公司运行效率、经营活动合法合规并且财务报告真实可靠,来增加上市审核通过的可能性。
■ 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内部管理需要
从战略决策层面看,良好的内控机制能够确保企业决策所需信息的完整、真实和准确。从财务数据到市场调研、从内部运营情况到外部环境变化等信息,都能通过内控流程进行有效收集、梳理和分析,为管理层提供全面、可靠的决策依据,减少盲目性与随意性,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竞争挑战。
站在日常经营管理角度,完善的内控体系有利于企业明确各项业务活动的流程、标准和权限,使员工清晰了解自身工作职责和操作规范,减少人为因素对业务的影响,避免因操作不当或越权行为导致的失误和风险。同时,通过培养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职业素养,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可以推动企业经营活动的规范化和稳定性。此外,通过有效的监控和评估机制,企业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运营过程中的问题,确保各项业务活动顺畅进行,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
对于防范财务风险,健康的内控体系不仅便于企业对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通过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财务风险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如合理安排资金、优化债务结构、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等,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保障企业财务安全和稳健运营,更能规范财务核算流程,加强对财务数据的收集、记录、处理和报告等环节的控制,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中汇观察」
在当前严格的监管环境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已成为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基础一环。对于拟上市企业,未来内部控制仍将是亟需重点关注的重要领域。上市程序极具挑战,需要投入巨大的资源并按既定时间逐步完成工作。企业应在恰当且尽早的时间着手准备,在上市过程中规划好每个阶段的工作,建立符合自身行业特点的内控合规体系,不要让内控和合规成为企业上市途中的绊脚石,早做诊断,尽早整改。
「中汇建议」
企业在完善内控机制的过程中,可以考虑从多方面入手,包括加强对企业管理层的内控合规指导,提高公司高级管理层的内控合规观念,明确管理层的内控合规责任是提高业务运营合规性的基础保障和核心要素,奠定管理层合规基调。同时,利用技术手段、推动合规监管,将企业业务运营管理流程线上化、数字化,利用技术工具监控,识别异常。
作者:中汇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 施伟岑 / 合伙人 丁柏翔 / 高级经理 吴岍
本文版权属于作者所有,更多与本文有关的信息,请联系我们:
电话:0571-8887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