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民营企业已经走到交接班、谋长远的关键节点
获益于市场空白的历史契机,民营企业高速发展了20年,诞生了一大批具有影响力的家族企业。根据统计,A股在职董事长平均年龄超过55岁、北交所逾一半的董事长是“60后”。不同于欧美企业已经积累了三五代的成熟经验和机制,80%中大型民营企业第一次直面业绩传承与接班问题,如何寻找“下一棒”、顺利实现交替,成为企业长久健康发展的必答题。
过去三年我们服务的一家客户,创始人家族从华南代工车间起步,30年间发展为全国三个生产基地、年营收20亿的上市企业。考虑到代际差异、内外部经济形势转变、家族企业发展转型的难题,企业从以下方面早早着手于职业化发展,为“十年”接班进行系统性铺垫。
一、推行事业部制,优化管理组织
过去一年该企业进行了经营体制的建设与创新,推进以“分权”为核心的事业部制。驱动变革的因素有三方面:
1.打破“大锅饭”机制促动企业自我超越,合理解决部分躺在功劳簿上的 “老人”的安置问题
2.应对企业规模化之后经营跟不上发展的问题,基于专业条线分工来缩小管理半径
3.通过分权和放权降低企业经营决策对创始人的个人依赖
我们协助该企业从以下四方面多管齐下,做实事业部制度:
二、规范管理制度,从“人治”向现代企业制度靠拢
民营企业的“人治”特点非常显著,董事长靠能力、魄力聚拢了一批企业的 “关键人物”,靠经验、直觉进行企业管理和决策,随之也带来两个问题:
1.换一个人放在同样位置,人治体系行不通,最高决策的执行力度必然降低
2.近年来外企人才逐步向民营企业流动,考虑到长远发展对人才的依赖,需要合适的土壤留住人才
在事业部制度下,我们参考华为的流程管理实践,结合企业资源禀赋条件,协助客户建立了核心业务标准流程:
民营企业的流程优化不适合套用“方法论”或所谓的”全球框架”,我们认为关键在以下三点:
• 抓大放小,从宏观到微观将企业的价值创造行为拆解为可具体操作的活动,固定在业务系统中,约束标准执行的基线
• 流程的决策节点,最关键的是明确参与主体和职责,定义清楚部门分工,减少沟通内耗
• 绩效体系的适配与优化视角要从“人、财、物”的资源分配,落地到“人、事、景”的过程管理
三、数字化加持,让流程“建起来、跑起来、管起来”
民营企业的管理体系建设起步晚,内部普遍存在遇事找捷径、领导意志凌驾于管理标准的情况。客户也担心如果依赖员工“自觉、主动”执行流程,效果会大打折扣,违背项目设计的初衷。为了巩固前述成果,客户果断对CRM系统、ERP系统和OA系统同时进行了配套优化,从质量、效率、考核三方面提升,最终规避执行偏差、降低部门扯皮、责任追溯明确。
四、总结
客户2024年营收增长达15%,家族多人已任集团、事业部核心岗位,成功引入3名总监级别高管进行辅助,二代接班团体初见雏形。
传承是民营企业不得不交出的答卷,这项系统性工程没有标准的答案。无论是二代接班、内生培养还是外聘经理人都只是结果,过程的关键在于两点:
• 以流程管理(包括制度、数字化)为手段,提高经营质量和效果收益率,奠定持续高质量发展
• 通过权力分配规则、资源分配机制、绩效引导机制来一致化群体目标,实现企业交接的平稳过渡
作者:中汇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 陈剑峰
本文版权属于作者所有,更多与本文有关的信息,请联系我们:
电话:0571-88879193